Skip to main content

猛爆性肝炎簡介

什麼是猛爆性肝炎?

正式醫學名稱為「急性肝衰竭」的猛爆性肝炎,是指肝細胞突然大量死亡,造成肝的排毒、代謝、製造等功能下降甚至喪失,若沒有適時接受治療,有高達8成的致死率,是所有肝炎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。

為何會得猛爆性肝炎?

基本上所有人都可能發生猛爆性肝炎,但在臺灣則以B肝帶原者較常見,這跟臺灣B肝帶原者人數較多有關。針對猛爆性肝炎發生原因,可以歸類為以下四類:

  1. 病毒性肝炎:
    不論是A、B、C、D、E型肝炎,都可能因發炎太過厲害,導致肝細胞大量死亡而變成猛爆性肝炎。
  2. 藥物:
    最常見的是成分為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)的普拿疼。目前乙醯胺酚的安全劑量為1天4g,以一顆普拿疼含有500mg的劑量計算,每人每天建議量應以8顆為限,若每天吃超過8顆普拿疼就可能導致急性肝炎,造成肝臟損傷。臺灣民眾經常尋求中草藥的治療,這也是造成肝病的主要原因,臨床上就曾經碰過誤食雷公藤而引發猛爆性肝炎的個案,因此提醒大家不要隨便服用來歷不明的中草藥,加重肝臟代謝負擔。
  3. 代謝異常疾病:
    威爾遜氏症、妊娠性脂肪肝、雷氏症候群等是目前較常見併發猛爆性肝炎的代謝疾病。
  4. 其他:
    例如受到全民關注的洪仲丘命案,死者因過度操練導致中暑、熱衰竭,其實也可能引發猛爆性肝炎。當肝功能下降時,體內凝血因子也會逐漸減少,致使血液無法凝固,因此猛爆性肝炎也會出現瀰漫性出血的症狀,身體部位容易出血,引發敗血性休克。

猛爆性肝炎症狀

猛爆性肝炎的初期症狀包括食慾欠佳、疲倦、噁心等,都與其他肝病相似,因此要確診是不是為猛爆性肝炎,除了問診、抽血檢驗肝功能指數外,「黃疸後8週發生肝腦病變」就是一個明確的定義。

黃疸是猛爆性肝炎發生的最初徵兆。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,因肝臟細胞出現大量壞死,而自動修復的再生機制趕不及壞死的速度時,就會降低代謝功能,包括像膽紅素、氨或細菌分解產生的毒素開始藉由血液流到身體重要的器官,首先是膽汁中的膽紅素逐漸累積在皮膚、眼睛等部位,導致排出茶色尿,皮膚及眼白變黃,形成明顯的黃疸現象;如果黃疸發生後8週內出現肝腦病變,就是罹患了「猛爆性肝炎」。

猛爆性肝炎治療

並不是所有猛爆性肝炎的患者都要接受換肝治療,一般針對猛爆性肝炎的治療以支持性療法、洗肝及肝臟移植為主。

  1. 支持性療法:
    藉由補充營養和藥物包括白蛋白、凝血因子等以控制各種併發症,提升肝細胞的再生能力,使其回復肝功能。例如B型肝炎有口服抗病毒藥物可以控制急性發作,普拿疼有解藥可以使用,甚至也可以利用血液透析,洗出體內毒素或藥物成分,阻斷繼續傷害肝臟的致病因子。
  2. 洗肝:
    這是類似洗腎的急救處理方式,利用儀器將毒素洗出,並給予體內缺乏的凝血因子等成分。但這是暫時性的急救,至多只能使用1~2星期,讓等待肝臟移植的患者多了一些緩衝時間。
  3. 肝臟移植:
    是針對猛爆性肝炎最有效的治療方式。在診療的過程中,一旦患者有深度黃疸,凝血時間延長,並且出現肝腦病變,這時就必須進行肝臟移植,只是肝臟來源取得不易,目前法令放寬5等親以內可以活體捐肝,讓患者有更多換肝的機會。

猛爆性肝炎檢驗

猛爆性肝炎的初期症狀包括食慾欠佳、疲倦、噁心等,都與其他肝病相似,因此要確診是不是為猛爆性肝炎,除了問診、抽血檢驗肝功能指數外,「黃疸後8週發生肝腦病變」就是一個明確的定義。